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近日,我院曹炜教授学术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 Function》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honey-extracted polyphenols on serum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metabolic phenotype in rats》的学术论文,并被邀选为该刊5月封面文章。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华蜜蜂蜂蜜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健康益处。
曹炜教授学术团队发表《Food & Function》封面论文
蜂蜜作为一种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天然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于蜂蜜中酚类的众多生物学功能,如与改善氧化应激相关的癌变、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机体摄入蜂蜜多酚后的代谢特征变化至今鲜有报道。本研究在鉴定中华蜜蜂蜂蜜中生物活性成分、证实其具有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食用蜂蜜多酚提取物对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的变化。结果表明,29种差异代谢物涉及五个代谢通路在摄入中华蜜蜂蜂蜜后发生主要变化,这些差异代谢物与血清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证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与氧化应激、炎症调节、免疫应答相关,这可能有助于研究蜂蜜的生物学功能和新的健康益处。
曹炜教授学术团队
据了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千万年来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西北大学曹炜教授蜂产品创新团队首次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对中蜂蜂蜜进行系统报道,让我国的传统蜂蜜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自2001年来,研究团队一直从事以蜂产品为主的功能性食品制造、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先后为企业开发了20多个产品,年产值亿元,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
上一条:公 示 下一条:全民营养周启动仪式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