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陕西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7月18日至19日,西北大学富硒茶研发中心主任袁亚宏教授带领冯克伟副教授、魏建平副教授一行三人受邀赴安康开展茶产业专题调研与交流活动,实地考察当地茶叶种植、精深加工及产品开发,助力“陕茶一号”推广应用与茶饮产品提质增效。
深入一线走访企业,推动产学研对接落地
7月18日上午,专家组一行首先走访了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安康市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张鹏主任及企业负责人王衍成等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企业的核心示范茶园基地以及茶叶加工车间,全面了解企业在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工艺、品牌打造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模式与运营机制。
在座谈交流环节,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龙、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张峰等相关领导参与了座谈。王局长指出,当前正值我省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应把握政策利好窗口期,主动对接高校科研力量,在技术创新、品种优化、产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他强调,作为本地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汉水韵要敢于先行先试,抢占发展先机,把“陕茶一号”等优质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王局长特别提到,茶产业的竞争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消费者认知和品牌影响力。他鼓励企业注重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找准切入点、讲好产品故事,在西北大学富硒茶研发中心专家团队的科技创新驱动下,打造“引爆点”,让好产品“叫得响、走得远、卖得俏”。他表示,政府也将持续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助推茶产业链条延伸和价值提升。
汉水韵负责人王衍成介绍了其自主选育的优质茶树新品种“陕茶一号”的选育背景、推广进展及应用成效。专家组结合现场调研,从品种适应性、风味品质、抗逆性及加工适配性等多个方面对“陕茶一号”进行了综合评价。专家指出,该品种不仅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感官风味表现,在茶叶初制与精深加工中的表现也较为优异,尤其适合开发中高端茶饮、功能型茶制品等多样化产品,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同时,双方围绕如何借力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陕茶一号”在汉滨区乃至全省的规模化应用、示范园区建设和品牌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袁亚宏教授对王小龙局长以及汉滨区委、区政府对推动茶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品牌的支持和投入表示致敬。她说,高校与企业应在品种选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茶叶精深加工、功能产品开发、食品品质控制与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协同推进茶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通过聚焦加工工艺优化、复合茶饮与功能食品创制、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及品牌营销策略,共同打造从茶园到茶杯、从原料到市场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赋能区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茶饮与功能产品,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
当日下午,专家组受邀赶赴安康市白河县,继续开展调研工作。7月19日,专家组一行来到白河县淙溪茶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企业在药食同源葛根基地建设、茶叶深加工以及功能饮品生产线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工艺流程。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当前产品结构,尤其是在功能型饮品研发方面的探索。
调研期间,双方围绕葛根饮料、分离式茶饮等多款单品产品的技术升级与工艺优化进行了专题研讨。专家组针对原料协同、风味保持、功能因子稳定性、工艺控制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分享了西北大学富硒茶研发中心在植物功能成分提取、饮品加工技术及品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袁亚宏教授指出,白河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禀赋资源,为发展药食同源特色区域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功能系列产品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下一步,中心将联合企业在原料标准化、营养功能挖掘、消费者感官偏好匹配等方面发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药食同源葛根系列产品。
服务地方、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发展新模式
西北大学富硒茶研发中心自创建以来,秉承“向上拔尖、向下扎根”的精神,通过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产业链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不断取得技术瓶颈的突破,紧密结合产业现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通过科技赋能解决企业难题,全面推动陕西茶产业发展。
下一步,中心将依托学科平台、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协同创新示范高地,共同助力我省茶产业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院长访谈】岳田利:科学守护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条: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郭正强一行来我院座谈 共谋陕西食品产业和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