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7月25日上午,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主任郭正强带领专班办公室主任张杰(副处长),成员田野(一级主任科员)一行来到我院座谈调研,双方围绕陕西省食品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出路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针对富硒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研究,座谈由岳田利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郭正强就提出了困扰陕西食品产业发展全局的两大疑难问题并共同研讨寻找答案:一是影响陕西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源性问题是什么?二是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他指出陕西食品产业资源禀赋独特,但仍存在产业链发展水平不均衡、市场占有份额少、凝聚力不够等问题,希望此次座谈能够通过深入交流凝聚高校与政府的智慧,为地方食品产业升级寻找突破口。
岳田利在结合学院长期服务陕西食品产业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陕西食品产业存在的三大根源性问题:第一,缺乏大型产业方阵,没有围绕核心产业形成完整的生态链;第二,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尚未形成,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关键链条缺失强竞争力核心企业布局;第三,陕西食品产业供应链、制造链、现代营销链基本骨架不全,价值链塑造能力弱,需科技赋能深度挖掘陕西特色食品的安全、营养、健康价值,再叠加历史、文化、生态及地理坐标等价值,重塑陕西特色食品的价值链,孵化大产业方阵及打造全国、全球知名大品牌。
双方还就陕西富硒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座谈加深了校政之间的交流与互信,为后续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必将为陕西食品产业尤其是富硒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上一条:【院长访谈】岳田利:科学守护亿万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条:陕西省企业科协联合会| “企创融通汇·陕西富硒产业核心问题征集研讨会”在安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