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7月21日,由中国科协创新服务中心、陕西省科协主办,陕西省企科联、安康市工信局、安康市科协联合承办的“企创融通汇·陕西富硒产业核心问题征集研讨会”在安康市举行。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珺、副市长周孝斌等政府领导,西安交大、西北大学专家学者及50余位富硒产业企业家代表参会。
陕西省企科联理事长、省委原副秘书长杜寿平在介绍项目时表示,习总书记曾经问过三个问题,硒是什么?硒有什么作用?硒为什么会富集?此次活动将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大问题,聚焦陕西富硒产业发展三大核心问题:技术瓶颈突破、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数智化转型需求。通过“问题-方案-资源”闭环机制,并依托中国科协“企创融通汇”项目整合高校富硒产业科研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与会企业家分别从富硒产品的基础种植养殖,加工工艺、产品研发、检测与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需求。经初步筛选,会议形成涵盖种植、加工、检测等全产业链的40余项核心问题清单。
西安交通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靶向药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张继业教授指出,天然富硒作物因植物调节机制具有安全性优势,但特殊人群需通过功能性食品补充硒元素。其团队研发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技术,在功能食品和临床辅助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我国食品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岳田利教授提出三大发展瓶颈:缺乏专属营销链导致“硒货难卖硒价”;“聚硒、富硒、控硒”等核心技术未突破;产业链衔接不畅制约集群发展。在三个建议中,岳教授指出,构建“天地人和”科学生态链、寻找安康富硒产品的“芯片”、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是富硒产业发展的关键。
安康市工信局、科协、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就问题清单展开研讨。
周孝斌副市长在总结时强调,要抓住“企创融通汇”项目机遇,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保障,将安康的富硒产业打造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擦亮“中国硒谷”品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glbohzaNUvYSjul3RnBg
上一条: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郭正强一行来我院座谈 共谋陕西食品产业和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陕西省企业科协联合会| 科技助力,富硒陕茶添新彩——岳田利教授倡导“陕茶用陕料”理念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