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认识实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部分。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工厂实习参观以及产品市场调研等多种认知手段,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食品企业的运营状况、生产组织与管理流程。此外,学生将对食品原辅料的采购、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技术标准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获得初步认识,从而为后续食品专业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1. 开展安全教育
为确保本次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实习秩序,学院在实习启程前精心组织了全面的实习安全教育培训。指导教师针对2023级全体参与学生,详尽阐释了实习的整体规划、日程安排、交通协调、注意事项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确保学生对实习流程及各环节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着重讲解了实习期间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定,涵盖了上下车秩序、厂区参观纪律、禁止摄影或接触危险设备、个人防护意识、服从企业工作人员与带队老师统一指挥等方面。此外,特别提醒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做到遵守纪律、顾全大局、重视规范,展现优秀的职业素养与精神风貌。宣讲结束后,全体学生郑重签署了《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各自在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与行为规范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律意识,为实习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及带队教师始终将“安全第一”作为实习工作的核心原则,确保实习过程可控、责任明确、风险可预防,以期本次认识实习能够圆满、安全、高效地完成。
课程教学实习
认识实习包括三部分实习内容:虚拟仿真实训、工厂实习参观、产品市场调研:
(1) 虚拟仿真实训
学生们踊跃参与了多种形态的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验了食品工业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借助高精度模拟平台,学生们完成了《清香型白酒生产虚拟仿真实验》、《乳化肠规模化生产的虚拟仿真实验》、《鱼糜及其制品工业生产全流程仿真》等项目。这些课程全面覆盖了从原料预处理、配方设计、工艺控制,直至终产品检测与质量评价的整个流程,涉及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多个典型食品门类。
在仿真实验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观察并操作关键设备的运行逻辑,了解生产线上的各个技术节点,还能在模拟环境中自主调节参数、设定工艺条件,从而直观掌握温度、压力、时间等关键控制要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模拟白酒生产中,他们了解并掌握了特定固态发酵食品(清香型白酒)的实际酿造过程及其原理、安全生产规范、正确的生产操作要点,熟悉白酒工厂车间布局及主要生产设备等;在乳化肠实验中,深入了解了乳化稳定性和杀菌工艺的协同作用;在鱼糜加工中,认识到鱼糜凝胶特性与温度控制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更注重“动手—观察—思考”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食品加工技术的兴趣,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工艺认知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控制与可视化反馈的结合,让学生在“试错—修正—优化”中体验到了现代食品工业中“智能制造”理念的魅力。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立体的学习平台,既有现场的真实触感,也有虚拟的深度沉浸,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工学融合”的教育理念。
(2) 工厂实习参观
本次认识实习,学生得以深入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西安)饮品有限公司、西安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陕西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六家陕西省内具有代表性的知名食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这些企业涵盖了酒类、饮料、焙烤、乳品、肉制品及粮油等多个典型食品加工产业链环节。
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专家的讲解与引导下,同学们得以近距离观察现代食品工厂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技术,深入了解了各企业在原料把控、自动化设备、质量安全控制、环境保护、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实践。通过现场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流程,以及产品从原料到出厂的全流程有了系统化的理解。
尤为重要的是,实地参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帮助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与使命感。在与企业专家的直接交流中,学生们了解了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革新趋势,认识到国家在食品营养健康、安全监管、绿色加工、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宏观战略需求,也意识到食品行业在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本次认知实习,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食品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人民健康、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3) 产品市场调研及特色产品品评
在本次实践认识实习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学习,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主题式市场调研和感官品评的实践活动。各小组针对特定食品类别,如果蔬汁、酸奶、干脆面、糕点、话化类等,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制定了详尽的调研计划。他们走访了超市、电商平台以及零售终端,搜集了关于产品类别、市场价格、包装设计、营养成分、消费者偏好等多方面的原始资料。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各小组结合产品的特点与消费趋势,挑选了具有地域特色或创新亮点的代表性产品,进行了系统的感官品评实验。学生们从外观、气味、口感、质地到整体接受度等方面,设计了评分表、制定了评估流程,力求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积极讨论,对产品的感官属性进行了量化评分,并通过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提炼出了调研与品评的主要结论。
本次市场调研及品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市场敏感度和分析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消费者需求与食品设计之间联系的理解。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沟通技巧、执行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培育了作为未来食品科技领域工作者所必需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下一条: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实习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