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我院2023级本科生于2025年1月6日至1月10日开展了“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的劳动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手擀面与饺子制作”展开,采用“预习—实践—总结”三段式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预习环节:通过设置“面团形成原理”“馅料调制技巧”“不同面团的用途差异”等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劳动热情,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揉面、擀皮、调馅、包饺子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并通过小组协作、互动交流深化体验,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劳动过程,分享心得体会,梳理技能提升与认知成长,并以报告、视频、照片等形式多样化呈现劳动成果,进一步激发持续参与劳动的内生动力。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活动,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大家不仅增长了才干,更让青春的脚步沾上了泥土的芬芳。“坐在教室里永远发现不了真实的问题,”张全景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就拿这次劳动项目来说,只有真正走进实验室动手实践,才能发现那些书本上看不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上一条:2022级本科生劳动实践活动:探索食品创新,践行劳育精神 下一条:“劳动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周活动--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