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在2002年成立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基础上,汇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5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和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学院拥有“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创新转化平台”和“陕西省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然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2025年8月20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陕西省企业科协联合会、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的“企创融汇通”陕西富硒产业问题解决方案专家论证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召开。会议聚焦富硒全产业链的关键难题与系统性解决方案,围绕“问题—方案—资源”闭环组织专题论证与对接,汇聚了政府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投融资机构及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旨在为陕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落地、可推广的技术与治理路径。
论证会由原陕西省委副秘书长、陕西省企业科协联合会理事长杜寿平主持。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企事业部、陕西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安康市工信局、科技局、科协等部门领导参加。
会议前期,相关单位面向安康等优势区域开展企业走访与座谈,累计走访20余家企业,并与安康市30家富硒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与现场调研梳理出15项核心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会议面向社会各界与高校科研团队征集到49项创新解决方案,覆盖富硒种植技术优化、产品精深加工、功能评价与营养保持、质量安全与快速检测、全链条追溯与数智化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
会上四位解决方案提供方代表进行了路演展示。西北大学岳田利教授团队展示的“微生态富硒”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富硒微生物菌种库赋能工业化生产;陕西科技大学贾玮教授团队研发的抗疲劳硒肽技术,为功能食品开发开辟新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张继业教授分享的含硒有机小分子研究成果,展现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陕西科技大学张荣团队提出的红茶加工工艺优化方案,显著提升硒活性成分保留率。
专家论证环节,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崔亚丽教授建议构建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强化临床研究支撑;西北大学富硒茶研发中心主任袁亚宏教授呼吁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富硒产业发展协同平台;一桥私募基金董事长周霜娟提出以基金赋能加速成果转化;星联康健总经理姚西京强调着力打造“最安康”区域公共品牌。安康市政协副主席郑红丹表示,期待借助活动专家智慧破解富硒产业发展瓶颈,深化协同创新,将富硒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首位产业。
本次论证会成功构建“问题诊断-方案论证-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模式,为陕西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与会各方一致表示,将以本次论证会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陕西富硒产业从 “资源优势” 向 “产业优势” 转变,助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富硒产业集群。
下一条:陕西将启动富硒产业难题论证 顶尖专家共谋千亿链创新